主題:以利亞與亞哈謝
07/04 列王紀下 第1天
經文:列王紀下一章1~18節
經文敘事以亞哈謝從欄杆摔下說起,但其實主角乃是以利亞。亞哈謝因為傷病而差遣人去求問非利士人的神明,這不但代表亞哈謝已經遠離耶和華的信仰,也表示耶和華信仰在北國以色列的一般百姓生活中,已經幾近蕩然無存。巴力西卜在新約中稱之為別西卜(參太十25)。以利亞對亞哈謝的回答,不但是宣告上帝對他個人的審判,也宣示上帝與選民關係的一項原則:「選民離棄了上帝,就是失喪了生命」。接下來,五十夫長與以利亞的互動,其實是反映亞哈謝與上帝間的互動;當人反客為主,對上帝失去敬畏態度的時候,不但得不到上帝的啟示,反而只能得到如烈火般的審判。
亞哈謝不但繼承了亞哈的王位,同時也繼承了亞哈錯謬混亂的信仰態度;他雖然只作王二年,仍然難逃聖經對他的負面評價,因為他早已遠離了列祖的上帝,跟隨了耶羅波安的錯謬與亞哈的悖逆。「選民離棄了上帝,就是失喪了生命」,這是項重要的信仰原則,因為關鍵不是「離開神多久、多遠」,而是「有否離棄上帝」。有些基督徒雖然信主多年,仍然不能體悟這項原則。所以他們以為只要與上帝維持某種程度的關係,即便是處於「若即若離」的關係,也仍然是上帝的選民,仍然能保有神的恩典、生命;然而事實正好相反,這種與上帝保持「若即若離」的心理和態度,就是離棄上帝的態度。舉例來說,有些基督徒知道自己生活中,有些層面(如:生意場上的言語行為、與家人的互動關係、與異性的親密關係等)是上帝不喜悅的,就把這一塊切割出來,獨立於上帝的管轄之外,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保留自己部份的主權,另一部分仍然按著神的心意,如此就可以討上帝的喜悅,但卻不知道此種態度已經是在離棄上帝了。
因著同樣的原則,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將公義、憐憫的生活方式,從宗教、信仰中切割出來: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茴香、芹菜,獻上十分之一,那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反倒不行了。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;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」(參太二十三23)所以,主耶穌對門徒說:「我告訴你們,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,斷不能進天國。」(參太五20)親愛的弟兄姊妹,我們需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,是否已經滲入了與上帝保持「若即若離」的心理,因為那就表示我們已經處於和離棄上帝的態度中。
回應
親愛的天父!謝謝祢提醒我「離棄了祢,就是離棄了生命」;求主幫助祢的眾百姓,過
一種全面基督化的生活,儆醒、謹守不遠離祢。阿們!
禱讀
馬太福音五章20節
我告訴你們,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,斷不能進天國。
QT經文
列王紀下一章1~18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