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對話的智慧
02/17 士師記 第27天
經文:士師記十二章1~15節
人們經常將士師記十二章1~15節,耶弗他和以法蓮人之間對話的這段經文,與基甸和以法蓮人當年所發生的事(參士八1~3)互作對照。以法蓮人好大喜功,專找別人麻煩。基甸戰勝米甸人之後,以法蓮人就與他爭論,現在他們又與耶弗他爭吵。然而,面對類似的事情,耶弗他與基甸的作法截然不同;他理直氣壯、義正辭嚴地辯駁。以法蓮人也不甘示弱,在惱羞成怒之下辱罵、譏諷,一點也不退讓;結果一言不和,雙方大打出手,以法蓮人死傷慘重,從此結下冤仇(參4~6節)。
以法蓮人頑性不改、不識時務,又愛逞一時之快,終於自取其辱,招致惡果。有時候,我們也像以法蓮人一樣,把許多的問題怪罪別人,沒有看到自己的責任,以致出言不遜,造成關係破裂。雅各書提到:「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,卻能說大話」(參雅三5)。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即使是簡單的一句話,若說得不合時宜,也會帶來極大的殺傷力。路加福音也提到:「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;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;因為心裡所充滿的,口裡就說出來。」(參路六45)求主幫助我們,每在發言之前,先在神前省察自己的動機,倚靠神控制口舌,並求神賜下智慧,多說造就人的好話。
打了勝仗之後,耶弗他接二連三地遇到意外事件,以致忙於招架,而無法專心管理民眾之事。這提醒我們:得勝之後最容易鬆懈,也最容易遭到撒但的攻擊。屬神的兒女要格外警醒,不要中了撒但的詭計。
在耶弗他之後,聖經又記載了以比讚、以倫及押頓三位士師。這三位士師雖然不如耶弗他擁有特殊的作為或明顯的恩賜,但他們分別作以色列的士師七年、十年及八年,都比耶弗他作士師的六年還要久(參7節)。
恩賜並非神揀選人的條件,因為神會給人恩賜完成祂要做的事。人的忠心良善也是神給予人的恩賜,因此我們只管向神求恩賜,神定會視我們的需要將恩賜賜下。要完成神的託付,不是倚靠勢力,不是倚靠才能,惟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。但願你我都能順服倚靠神,成為忠心、良善又有見識的好僕人、好管家。
回應
主啊!求祢指教我說當說的話。願我口中的言語、心裡的意念,在祢面前蒙悅納。
禱讀
箴言十五章1節
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。
QT經文
士師記十二章1~15節